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我国治水思想演变分析

来源:水利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6     
    作为人类文明四大发源地之一的中国,水利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不断的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光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水利在其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一面。中国水利史记载了从古至今水利的发展历程,它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媒介。我们研究水利史就是要掌握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在全局上找到水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为未来的水利发展指明方向。
一 、中国水利发展史进程
    中国古代水利初步发展萌芽期主要为大禹治水至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水利快速发展繁荣期主要为周朝至元朝末年。中国古代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过渡期主要为明清至民国时期。现代水利快速发展的繁荣期主要为新中国成立至90年代初。进入21世纪后,水利的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体体现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的两大战略性转变。近几年,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习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新治水思路,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水”等一系列新政策、新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新时期做好各项水利工作的科学指南。
二、中国治水思想演变分析
    影响中国治水思想演变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一是自然因素,是指气候、地形、地势、河流、土壤、植被、条件、规律等有关方面。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二是社会因素,指政治、经济、文化、讯息的集合。如果这些因素呈现出良好的适宜和稳定状态,那么就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推动的作用;相反,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在发展水利的建设当中,我们既要注重自然因素又要考虑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现在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就是寻找这样一个平衡点,即达到人水和谐的目的,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战略。
    一个民族治水思想的演变是伴随着其自身文明的发展过程而逐渐形成的。人类历史整个发展规律就是顺应规律、改造自然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依存、开发、掠夺、和谐。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同,在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治水思想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听天由命、天定胜人、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理性的认识加上社会主义国情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着我们迈入人水和谐阶段,即“天人合一”阶段。“人水和谐”这一提法,在1999年第一次提出;2001年,人水和谐思想被纳入现代水利的内涵和体系;2004年,一号文件在针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中提到要坚持人水和谐这一原则;“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人水和谐”;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在针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中提到,要坚持人水和谐这一原则。
三、 中国水利发展史与治水思想的演变关系
   (一)治水思想史是水利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水利史,因此,水利史的研究应当予以重视和关注,特别是治水思想史。如何利用我国丰富的史学资料,剖析治水思想史服务当代水利,是我们水利工作者的重任。
   (二)历史的记录为治水思想的演变提供依据。水利史的发展在中国与西方之间有着些许差异,由于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水利之路。历史中记载的治水思想、水利工艺技术、水文数据等,为治水思想的演变提供了诸多参考依据。
   (三)治水思想的演变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治水思想的演进源于人们对生存的需求。水利发展往往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需求,社会公众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可以将这种需求划分为“安全性需求”、“经济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三类。治水思想顺应历史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转变,水利发展逐渐向以人水和谐为目标的治水思想前进,致力于达到“安全型需求”、“经济性需求”、“舒适性需求”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
   (四)治水思想决定水利史的发展。所谓的思想可以分为过去的思想、现在的思想和未来的思想三个部分。过去的思想是宝贵的经验;现在的思想奠定水利发展的理论;未来的思想是指明国家水利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有了治水思想,我们就可以行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响应党的号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抛弃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空想,创新思维,打破陈规陋习的思想束缚,方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适应新变化,这样水利发展才能够不断进步。
    水利的发展不能忘记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探其特性、知其规律,掌握经验,谋求发展。水利史的发展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水利学者共同努力,为水利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