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园地
 
古人测雨有妙招

来源:耿佳      发布时间:2025-02-10     

在天气预报中,有一项至关重要的气象数据,那就是降水量。在古代,我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雨量。然而,从唐宋时期开始,雨水的多少就逐渐以尺寸来进行计算,如“肤寸”“寸余”数寸等,这与降雪的计量方式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雨水与积雪不同,积雪可以直接丈量,而雨水则会流动。因此,要测量流动的雨水,就必须借助专门的器物。

据南宋秦九韶的《数书九章》记载,当时测量雨水的方法包括“天池测雨”“圆罂测雨”等。其中,“天池测雨”法是通过天池盆来收集雨水,进而计算地面降水量。尽管这种“天池盆”在今天看来略显简陋,但它却为当时的雨水监测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上,“天池盆”最初并非专用工具,而是用于预防火灾和积蓄雨水的容器。而“圆罂”,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水缸,也被用作测量雨量的工具。这些生活器具,在某种程度上,都扮演了“雨量器”的角色。


铜制雨量器

到了明朝,国家开始统一制定圆筒形测雨器,并下发至地方州县使用。公元1442年,标准的铜制雨量器得以问世

进入清朝,雨量器的设计已相当接近现代水文使用的雨量器,上面明确刻有标尺。康乾盛世时期,朝廷更是将这种经过改进的雨量器推广至全国各地,以加强水文测站的装备水平,甚至远至邻国朝鲜等也得到了分发。

时至今日,韩国的大邱、仁川等地依然珍藏着乾隆1770年颁发的雨量器。这款雨量器以黄铜精制而成,上面细致地刻有标尺,其高度为一尺,宽度为八寸,这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雨量器。




与此同时,另一种雨量观测方法也备受关注,即“雨水入土深度”。在民间和文人作品中,常能见到“一犁雨”的说法。这里的“犁”,指的就是耕地用的犁。这一说法反映出古人已经意识到雨水深入土壤的程度,体现了对雨水实际作用效果的关注,这与现代水文学中所指的土壤含水量概念相契合。




从古时的“天地盆”到如今的雨量计,每一次雨量观测设备的革新都凝聚了无数先辈的辛勤与才智,他们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与艰辛的探索。然而,这些进步为气象观测和水文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了雨量计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印记。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