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园地
 
“八水绕长安”谱写水与城市共生和谐乐章

来源:李春红      发布时间:2025-01-10     

水,是一座城市的气象代表一座城市的气质八水绕长安促使古代长安城,呈现出盛世繁荣之景,延续千年 流淌至今,谱写了水与城市共生的和谐乐章

一、何谓八水

八水是指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均属黄河水系。

发源何地?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沣、涝、潏、滈、浐、灞均发源于西安南面的秦岭。

汇于何处?渭河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汇入渭河,然而由于时代变迁,浐河成为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与沣河交汇。

河流走向?渭河自西向东陕西潼关注入黄河;泾河由西北流向东南,于高陵县蒋王村汇入渭河左岸;沣发由南到北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涝河由南而北最后北经咸阳流入渭河;潏河在牛头寺附近分为两支,向北为皂河,向西则与滈河合流汇入沣河;滈河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后向西,在户县秦渡镇附近注入沣河:浐河由南而北西安灞桥区广太庙附近注入灞河;灞河由东南流向西北,是一条倒淌河,在西安市未央、灞桥区之间汇入渭河。

八水并称于何时?汉赋大家司马相如《上林赋》:终始霸浐,出入泾渭;酆鄗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兮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他以八水并称形容长安城河流密布,水源充足,自此便有了“八水绕长安”的说法。后历代志书对于八水之名仍依司马相如之言,如颜师古注《汉书》言:霸、浐、泾、渭、沣、镐、潦、潏,是为八川。

二、八水涵育都市文明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长安城北渭、泾,东拥浐灞,西揽沣、涝,南跨滈、潏,八水连同在其上修建的各条渠道构筑了良好的生态水网,构建起了良好的城市水生环境,从而达到居民尽利,涵养出了周秦汉唐令后世瞩目的都市文明,特别是隋唐时代,水与城市达到了空前的和谐。

长安八水的地域范围是周秦汉隋唐政治中心之所在,亦可言之关中核心区从周时丰镐两岸,秦时渭水贯都,西汉南依龙首山、北近秦咸阳故地,再到隋唐时龙首原东南,王朝的核心区同处在一个半径不到20千米的区域内。这一结果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选择与超越,最后达到最佳化或最理想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始终与长安八水建构的水生环境相联系,并最终达到二者的最佳契合,这也奠定了西安千年古都发展的基础。

三、承担功能

对于都城时代长安、后都城时代西安来说,长安八水承担着供水源、交通运输、安全防御、防洪排涝、生态美化等多种重要功能。

水源供给长安八水以潏水、沣水、浐水、渭水的利用居多,潏水为最多,这与其所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潏水发源于秦岭,有大峪、小峪、太峪等支流,滈河是其支流,石砭峪又是滈河支流,水源有一定的保证。此外,所处地势高便于引水,潏河后又汇入沣河,也便于近沣地区利用,西周、秦汉引用就是其例。浐河位于西安东郊,便于从东引水。渭河因摆动大,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大,历史上主要用作漕运或引水做漕。

安全防卫八水环绕长安四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军事屏障,即障水以御寇。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大军南下入侵关中直逼长安,当其进至渭北,面临渭水,与长安一河之隔,唐太宗与突厥劼利可汗隔河对阵,突厥见唐军军容盛壮,遂求和退兵。可见,滔滔渭水直接避免了突厥的长驱直入。

水运及生态古往今来长安八水中的诸多河流沿岸是交通之要道程大昌《雍录》言,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面出入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此地则指灞桥及附近的灞上从汉至唐,不断引“八水”修建人工陂池等水园林景观,从而起到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生态环境等重要的作用,各具特色的自然以及人文水景观也吸引着古今中外游人吟咏不绝。

八水绕长安八水进长安,西安城市水系新格局和有水文化特色的魅力城市正在形成。八水延续千年,流淌至今,仍福泽着三秦大地。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