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园地
 
雁陂之西

来源:郑烨      发布时间:2024-11-26     

在陕西三原,说起雁陂这个地方,估计知道的人不多,但要说起陂西,就人尽皆知了。

我们中国人,对水域的称呼大有讲究,且地域差别很大。同样一条河,在南方多称为江,在北方才叫河 。有人说南方多雨,江比河的水量大,所以南方的大河都叫江。你要抬杠说东北就有黑龙江,海南也有万泉河,我也无话可说。

对湖的称呼就更多了,有称池的,称泽的,称沼的,称塘的,还有称陂的。古人喜欢用单字,言简意赅,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啰嗦,所以古人对池塘和湖泊的称呼都简单明了古意盎然。像安徽寿县境内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芍陂和河南汝南县境内西汉时修建的鸿隙陂都称为陂,他们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水利工程。还有些湖的名字直接就带有陂字,比如西安鄠邑区的渼陂湖,杭州富阳区的阳陂湖,合肥庐江县的黄陂湖,都是全国闻名的大湖。

陂其实就是池塘或湖泊的别称。我们西府都把村里建在低洼处集聚雨水的陂塘叫涝池,在没有自来水甚至没有机井的艰苦年代,村里的人们经常在涝池里面洗衣服、饮牲口。夏天涝池里长满了水葫芦,青蛙在水葫芦宽大的碧叶间游泳嬉戏,蝉鸣蛙叫,一派盛夏风光。涝池在天旱的时候还可以用里面的水来浇菜浇庄稼,也算是一处抗旱设施。几十年前的关中乡野,几乎家家都有一处不大不小的涝池。我小的时候,经常在夏日的午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光着屁股用我们擅长的狗刨式在涝池里面凫水消暑。如今想来,也算是儿时留下的一抹乡愁。

说起陂西,真有些慨叹我们水利人对这个字的敏感。前一阵子,中国水科院水利史所的专家来郑国渠首和我们博物馆考察调研,想了解郑国渠在当时修建时所采用的先进科技,还开了个座谈会。会上我原先的老领导在发言时说,泾惠渠灌区中游就是史书上所谓的泽卤之地 ,地下水位高,有大量盐碱地,他由此推断地处灌区中游的陂西之所以叫陂,很可能那个地方过去有个大池塘存在。我回来翻了下清光绪年间三原大儒贺复斋编纂的《三原县新志》,在三原的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叫雁陂的大涝池,据传这个地方经常有大雁栖息,所以就叫雁陂。今天三原的陂西镇,在古时就叫雁陂,因其位置在雁陂之西,所以也叫陂西,这就是陂西镇名字的由来。为什么说是历史上,是因为这个陂塘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和关中其他的乡村一样,村里的涝池或陂塘大都已经消失或正在悄悄的消失,这也是它少为人知的原因所在。

陂西这个名字很容易读错。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曾因为读错了它而闹了笑话。我原先工作的单位在当地远近闻名,文化底蕴深厚,有近千名职工,仅下属基层单位就有20多个。基层单位除了有几个在县城以外,其余大部分都在乡镇上,还有个别几个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区或野地里,机关科室要安排工作要经常和下面的单位电话联系。陂西站就是单位下边的一个基层管理站。我第一次碰到这个名字,觉得字倒不是很复杂,至少能认识一半。记得小时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字口诀是“认识不认识,先认半个字”,老师说中国的汉字大多数是形声字,只要认识半个就能读出全部,结果这么操作下来就弄错了,着实有点给我们这些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学子丢脸。我当时把它读成了pi西,惹得在场的同事们哄堂大笑,他们说不读“pi”读“bi”,说以前有人还念成了po。后来我就跟着大家读了几年“bi”西,结果有一天有人对我说你们三原人都没有把这个字读对,陂就没有“bi”这样的读音,正确的读法应该是“bei”西,当然读pi和po也没错,它本来就是个多音字,但在这里只能读bei。现在看来,这是我和这个地名之间发生的故事,想想就很有趣和温暖,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刚上班时的回忆。其实当时还是冒失了一点懒了一下,如果不是轻易下嘴去读,勤快一点回去翻翻字典,不就解决了吗。但如果这样,可能就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往事值得回味了。一个无心之失,成就了一段生活的小插曲,也给平淡如水的日子增加了一点乐趣。

据说明清时期,雁陂的水域面积大,水也多,人们常在里面洗皮子。当时的陂西经贸繁荣,客商云集,皮革交易非常活跃,在陂塘洗皮子的人很多,成了当地一景,“洗皮流水”据说是过去陂西十二景之一。陂西在明清时期是关中八大古镇的首镇,规模不小,建有城墙和护城河,还建有城隍庙,这对一个乡下镇子来说已经非常少见,属于关中的富庶之地,有过辉煌的过往和历史,今天也是三原最大的乡镇之一。不过和南边的高陵相比,陂西发展的步伐还是滞后了很多。其实整个三原与比邻的泾阳和高陵相比,整体上都有些落伍。三原原先是泾三高的带头大哥,如今被自己的小弟超越,心里多少有些窝火憋气,当下正在奋起直追。

若用历史的眼光看,就会发现一个地方的盛衰兴废是司空见惯的事,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老百姓把这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从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个体角度看,这样的事情落到头上,总让人觉得有些唏嘘。作一首打油诗,权当是半个三原人的我对她寄寓的殷切期望吧!

临川叹逝水,兴衰几断肠。

旧梦留陈迹,新程鼓帆樯。

徒叹光阴逝,不如意气扬。

莫畏前路远,且怀壮志强。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