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园地
 
浊泾清渭何当分

来源:邵宇欣      发布时间:2024-11-11     

杜甫《秋雨叹》"浊泾清渭何当分",就是说,应当怎样分辨泾河和渭河的清浊程度?这句诗也是成语“泾渭分明”的原典“泾渭分明”是用来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但这只是它的引申义,原指泾河和渭河两条河流相汇所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这两条河流在今天的西安市高陵相汇,由于泾河是典型的多泥沙雨式河流,含泥沙量大,所以两条河流相汇之处呈现出一清一浊,却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

说到这里,那肯定会有人问,到底那条河清那条河浊?在《诗经》中说道“泾以渭清,湜湜其沚”,是说泾水清渭水浊。但唐代儒学家孔颖达又有:"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的说法,表达的却是泾浊渭清怎么会有两种说法?难道是古人一时犯傻记错了两条河流的清浊,让这个错误延续了数千年吗?

其实,泾渭两水的清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最早记载泾渭分明是在2400年前的《诗经》,因为当时我国正处在西周鼎盛时代,而西周的国都就在渭水的旁边,人类的发展对渭河流域破坏不断地加深,造成了渭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水土流失的加剧,使得渭水变得浑浊起来。而这一时期,泾河流域人类活动较少,对大自然的破坏也较小,因而泾河水还比较清澈。

到了1000多年前,历史进入唐代的鼎盛时期,人类对泾河流域上游森林大肆砍伐,导致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河水变浊了。而渭水流域多山石,再经过千百年来的休养生息,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降了下来,河水也变清了。历史轮回变迁,使泾清渭浊变成了泾浊渭清。

再到现在随着泾、渭两个流域的开发,泾渭已经不分明了。这不禁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环境却遭到了破坏,这是否得不偿失呢?

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并加大了河流治理力度,实现渭清泾清指日可待。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环境的状态,从来都不泾渭分明。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