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以水为基;盛世治水,国泰民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如同那条红船一般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以崭新的理念,带领全国人民开始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更是深刻、真切地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的巨变。数千年来,中华大地饱受洪旱之苦、人民群众饱受用水之困的局面彻底改变,我们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水利设施脆弱不堪的状况,迎来江河竞秀、万水安澜、百姓安宁、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治水历史是百年党史的重要内容,而红色水利遗产真实的见证了这一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把水利先驱勇担使命、一心为民的生动故事讲述好、传播好,把见证百年党史的红色水利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一、红色水利遗产是赓续红色血脉,增强精神力量的实物见证和生动教材。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兴修水利、驱除水患、发展生产,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组建了第一个负责水利事业的机构,“山林水利局”,193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著名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科学论断,亲自带领干部勘山察水,修筑水陂,开挖水井,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开展了以兴修水利为主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建设成了延安(幸福渠)、南泥湾渠、子长渠、富县葫芦河引水渠、靖边杨桥畔、绥德绥惠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和为数众多的民间小型水利工程,为改善边区军民生活、实现丰衣足食、支持抗战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赓续红色血脉,增强精神力量的实物见证和生动教材。保护和宣传这些红色水利遗产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
二、红色水利遗产承载着丰富的价值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谋幸福的历史遗存和实物见证。
经过岁月消磨,部分红色水利设施已丧失或部分丧失原有功能,并以历史遗产的形式存在,一些重要红色水利遗产已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据统计,在2021年公布的全国首批革命文物名录86处红色水利遗产中陕西有23处。红色水利遗产向世人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也承载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意义与价值,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
红色水利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红色水利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在特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特有的组织形式、生产力水平和精神状态下,党领导人民建设水利设施的历史见证。“幸福渠”是延安时期建设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是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下,广泛动员附近群众共同建成的,水渠虽然不长,确实大生产运动和延安精神的见证,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在党领导下的伟大力量,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红色水利遗产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红色水利遗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推动了工农业生产,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需求,提高了老百姓生活质量。同时,建设者们在一定时期共同奋斗,形成较为稳固的地域文化传统,经过教育感化代代相传,成为红色基因重要源泉,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支撑。
红色水利遗产具有非凡的科学价值。部分红色水利遗产还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靖边杨桥畔拉沙造地是延安人民适应并改造自然环境的光辉典范。杨桥畔镇位于陕北高原、长城脚下的毛乌素沙漠南缘。50年代初,杨桥畔是“只见风沙不见人”。为了防止沙漠化,当时的杨桥畔镇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引导村民创造了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造林固沙等治沙办法,用一系列的治沙造林实用技术,把一个荒沙滚滚的不毛之地,改造成绿树成荫、渠道纵横、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杨桥畔改造沙漠的先进技术正是水利人智慧的结晶。
红色水利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红色水利遗产与高山峡谷、江河湖泊等自然元素,以及农田村落、道路工厂等工农业设施相互依存,形成了优美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陕北南泥湾是八路军三五九旅的战士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经过三年艰苦奋斗,终于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如今的南泥湾,早与往日不一般,错落有致的民居、纵横交错的小路、特色鲜明的民宿酒店、成排的农业温室大棚映入眼帘。从昔日的“荒山臭水黑泥潭”到“陕北的好江南”,体现了独特的农田水利美学特质。
三、用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讲好水利故事是每一位水利人使命与担当
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水利文化的系列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水利部安排部署,结合省情、水情,开展了系列红色水文化实践活动,为我省红色水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水利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对红色水利文化的理解,深入挖掘水利文化的时代价值。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讲好水利故事,以蓬勃热情燃青春之火,照耀水利文化辉煌,以青春丰富之笔,宣泄水利文化之争。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境界,赓续红色血脉,讲好水利故事,让红色水利文化重放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梦凝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