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今年三 八妇女节组织全馆女职工赴韩城党家村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学习规矩文化,领略儒家思想之精髓。种种原因,取消了此项活动,多少感觉有点遗憾。于是,便借工作之余,和朋友驱车来到韩城党家村参观游览,随笔写下参观感悟。
韩城党家村全村有320户人家,1400多人,建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里主要有党、贾两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据载,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贾姓党姓相互兄弟相称,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的兴建寨堡。目前,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陕西省历史文化保护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行是伴着春雨在一友人的引导下,花了近3个小时的时间参观完村里600多年前的“四合院”传统民居和保存较为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祠堂、哨楼,翻看了村史、祖谱。村落依塬傍水,自然条件优越。整个村落布局紧凑,每处建筑精雕细琢,建筑风貌古朴典雅,儒家文化气息浓厚。
参观游览完挺拔的文星阁、典型的四合院民居及其高大门楼、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和贞节牌坊、壁刻家训等,一是好像让人感受到了党家村昔日农商的兴盛和辉煌,二是似乎感同身受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脑海里不由得反思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深思重理做人、做事的哲理。
文星阁是党家村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一层供奉着孔子及其弟子的牌位,二、三、四、五层分别供奉着大儒朱熹、韩文公、文昌帝、吕祖之牌位,最顶供着奉魁星神像。门外还悬挂着一幅“配地陪天洋洋圣道超千古 在左在右耀耀神灵保万民”。从其所供奉的人物及悬挂的对联看,旨在求得护佑村里文脉昌盛、子孙读书成才、为官耀祖,这应该是封建社会所遵从的一条人生正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整个村里人都在强调只有读书方有前途,这是儒家思想之精髓,更可见当时儒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文星塔恰是这种正统儒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应该也算是科举制度的一个产物,同时又是党家村人生活理想的一个物质具象,营造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
党家村人对知识应该说是无比尊重。村中祠堂前有一用来焚化字纸的“惜字炉”。党家村有一个规定,凡是写有文字的纸片不得随便派以包裹、裱糊之类的用途,更不能乱扔践踏,即就是成为废品,也必须送到“惜字炉”焚烧。若是偶尔在巷里巷外看见字纸,也要随手捡起来送到炉中,这是党家村的规矩,也是党家村一直以来传承下来的村落文化。
再看每家每户的建筑,非常讲究。一般是正对大巷的门前必有一照壁,紧接着有门房,和门房正对着的是厅房,四合院两侧是厢房。照壁—门房—厅房依次升高,寓意“连升三级”。意指读书越多、做官越大越好之意。事实上,我们读书的目的正是一个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党家村的这种建筑特点所表达出来的就是其出仕之追求。另外,每家每户人在居住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先辈供奉在厅堂,父母居旁屋,东西厢房住子女。分长幼次序,东为长,西为幼,不得随意居住。这一规定,体现的正是儒家“伦、序也。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序,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伦理纲常。违之,便是大逆不道。
还有,这里的居民一般都很重视自家的门楣,即门额题字。门额题字也很讲究,多为古训、格言、自律警句、祈福、向往追求等。如“和为贵”、“履无咎”、“谦受益”、“清白远长”、“天赐吉祥”、“忠敬恭”、“孝悌慈”、“耕读传家”等,最有名的一副“安详恭敬”,是清乾隆时在朝做宰相的书法名家韩城人王杰所书。
再来看党家村的壁刻家训。这是我觉得此次来党家村参观学习的一大亮点。村里家家户户正对大门的照壁、厅房两侧墙上一般都刻有先人们留给子孙的处世格言和修身养性的传世警句。如“志欲光前,惟以诗书为先务,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作家风”。“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心酸;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境况,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等等警句,折射出的是不同宅主的处世思想和修养,而且富有生活哲理和内涵。时至今日,读起来仍然令人感动和敬佩。仔细品赏,无不闪耀着“孔圣人”中庸之道的光辉。党家村人的这种修身养性、追求知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是当今社会应该学习、借鉴和效法的地方,更是我等凡人夫子应当具备的处世态度。
总之,有友人的一路陪同和详细讲解,我们算是认真地走完了党家村的大巷小巷。仔细回味,村落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氛,令人陶醉。自然而然,反省自己的规矩意识、孝道意识和勤勉意识,收获颇多,受益不浅。在我看来,党家村是一开展激励上进、规矩文化、家风家训实践教育的好去处,去了定会受益。
另外,这里还有我不得不说的事。参观游览党家村,在感知党家村几百年来传承的厚重文化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党家村文化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一面。华美张扬而内凝妇女幽怨的节孝碑,就是党家村文化局限性的一个典型,包括乞巧节令蒸食男女之别的习俗,都是封建儒学歧视女性的真实写照,包括一些“非官不贵,唯官是贵”等封建传统思想,当是我们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摒弃的。尤其是,在现如今男女平等的大中国,女性早已摆脱了封建枷锁,从家庭、社会被歧视的阴影,坚定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创业大道。无论是事业、工作,还是生活、学习,女人的“半边天”作用发挥越来越备受关注。事实上,“巾帼不让须眉”,诸多女性凭借自身努力已成为各个领域主力军的成功典范。
一句话,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需要辩证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