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是国外媒体评选的全球十大古都,中国只有西安上榜。在中国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从时间上算,西安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都城史。而说起这里的水,自然会想到“八水绕长安”。
今天的汉城湖只是汉长安城东南角的护城河,汉武帝在都城的南边修建了上林苑,东起蓝田,西至周至,南抵秦岭,北含渭河,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描写上林苑美景的《上林赋》中写到“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八川”便是出入上林苑中的渭、泾、沣、涝、潏、滈、浐、灞。此后,无论长安都城位置如何改移,均没有越出上林苑的界线,一直在“八水”环抱之内,故“八水绕长安”便成为了长安的名片。
清代学者毕沅编撰的《关中胜迹图志》中明确地表述了水与城的相对位置:“关中巨浸,首号八川……长安之地,潏滈经其南,泾渭绕其后,灞浐界其左,沣涝合其右,此固禹、周之故道也。”可以说“八水”紧紧环抱了长安城,所谓“水兴国兴,水旺城盛,水败城衰”,“八水”与长安城的建都繁荣、辉煌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涝河发源于秦岭梁静峪垴,出涝峪口向北,在咸阳市西汇人渭河,全长75公里,是秦汉上林苑渼陂湖的重要供水水源。
沣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沣峪口,流至咸阳市以东汇人渭河,全长82公里。这里是周朝建都地,“丰镐两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
潏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大峪,出峪后大的走向是自东向西,最后汇入沣河,全长67公里。
滈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石砭峪,全长46公里,在香积寺汇沣河。潏河和滈河位于长安城的南面,而浐河位于城的东面。
浐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流经西安桥区广太庙附近注入灞河,全长70公里。在隋唐时期,城南引潏河水为“清明渠”,城东引浐河水为“龙首渠”,解决了当时官廷、官苑、上百万人口和作坊用水。
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的蓝峪,位于长安城的东边,向北注入渭河,全长109公里。灞河以“灞柳风雪”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描写亲友送别最为常用的典故。
以上“六水”直接贡献于长安城,而发源于六盘山东麓现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于西安附近汇入渭河、全长455公里的泾河,她的重大作用则在于对当时王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泾河之上的郑国渠,成就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一一大秦帝国。西汉时又在郑国渠上修建白渠、唐时修建的郑白渠等,共同成就了关中“天府之国”。
渭河是八水之首。她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泾、沣、涝、潏、滈、浐、灞均是她的支流(或二级支流),她们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给排水体系,千百年来,一直滋养和护佑着这座古城。
城以水而灵,水以城而名。“八水”成就这座千年古都,千年古都也辉映了“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