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国水利报: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自觉

来源:张发民      发布时间:2018-11-14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的第一也是最本能的需求,是解决温饱;温饱无虞,则有不断增长的精神层面追求;在精神层面,追求更多的教育、更好的文化产品是重要内容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瑰宝灿若星辰。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华夏文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这正是遍布全国的博物馆及博物馆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博物馆条例规定:“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明确了博物馆的六大职能和其非营利性质,这也是它与一般展示馆或展览馆的根本区别。一般来讲,展示馆多为某单位或企业开辟的用于陈列其产品、成就的专用场馆。展览馆是以商业营利为目的,为不同用户提供展出临时陈列品之用的公共建筑。展示馆和展览馆的展陈目的主要是宣传,并不存在社会教育的本义,也不存在收藏、研究的职能。

    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由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江苏省南通博物苑。其后,特别是自新中国成立后,各类博物馆迅猛发展。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已有各类博物馆4826座,文物藏品超过3329万件。这里还不包括未在文物部门登记的各类企业的和私立博物馆。

    如果说,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那么,这近5000座博物馆加起来,就是华夏文明的“大百科”,中华民族记忆的大殿堂。2018年春节前,央视综艺频道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九大国家重点博物馆联合推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通过每馆3件共27件镇馆之宝的恢宏“特展”,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述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解密和激活古老深沉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石鼓的守护、云梦秦简的智慧、云纹铜禁的匠心、大克鼎的传承、阙楼仪仗图的盛世威仪等,让普通民众真切了解和感受璀璨的中华文明。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的确,走进博物馆,可以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可以穿越时空,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倍增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走进博物馆,应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自觉。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