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国水利报:唱响主旋律 传承水文化

来源:刘璇      发布时间:2016-07-29     
    在地球生命演化的舞台上,水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人类自出现至今,就不断地与水打交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过程中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治水文化。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水文化的重要策源地。秦人治水源远流长,秦开郑国渠,汉凿成国渠,唐建三白渠,至民国时期李仪祉先生倡修“关中八惠”,秦人在除水害、兴水利的实践中展现出了改造山河的伟大壮举和聪明智慧。新中国成立后,陕西水利承古创新,先后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续写着秦人治水兴利、惠泽民生的光辉篇章。
    近年来,陕西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水文化建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力传承秦人治水精神,传承优秀治水文化,普及传播水知识,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和水情教育,经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王桥镇的陕西水利博物馆于2011年1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建成开馆,填补了陕西水利专业博物馆的空白,成为水利人的精神家园。
    博物馆开馆运行至今,已累计接待参观者60余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博物馆先后被水利部、教育部、全国节水办公室命名为“全国青少年节水教育示范基地”,被中共陕西省纪委、陕西省监察厅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水利厅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水情教育基地”等。2016年5月,博物馆被水利部批准为我国首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目前,陕西水利博物馆已成为省内各大涉水院校开展水利实践教学、水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社会教育的课堂,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水情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
    陕西水利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03亩,分为水文化大道、水文化广场与主体展馆、仪祉墓园三个区块,是一座集水文化宣传、水科普教育、水文化研究及园林景观于一体的水利专业博物馆。
    走进陕西水利博物馆,一条350米长的水文化大道迎面展开。22 000平方米的节水示范园建于其中,以喷灌、滴灌、小管出流等微灌形式,普及节水知识。沿着水文化大道,一路向北,穿过郑国桥到达水文化广场。
    占地13 000平方米的水文化广场,以主展馆为中心地标,东西两侧矗立着八根文化柱,展示着仪祉先生的丰功伟绩。主体展馆四周水域环绕,8座小桥建于其上,象征着先生倡修的“关中八惠”。李仪祉汉白玉雕像矗立于主体展馆前,先生双目凝望前方,彰显着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的热爱。
    水文化广场中心的主体展馆,以“河堤”造型为基座,坚实厚重,上方似盛满酒的“酒樽”造型,寓意着向李仪祉等治水先贤洒酒致敬。走进主体展馆,上下三层将其分为古代水利、近现代水利、陕西水利和水利科普四个展区。
    古代水利展区通过历史文物文献、沙盘模型、浮雕泥塑、幻影成像等传统和高新科技手段,重点介绍了以秦郑国渠为代表的历代引泾灌溉工程,展示了先民们的治水功绩以及积淀形成的厚重治水文化;近代水利展区以李仪祉先生的生平为主线,集中展示了先生倡修“关中八惠”的不朽功勋,以及在教育、戏剧、建筑等方面的建树;现代水利展区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水利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凸显秦人治水兴利、改造山河的伟大壮举,表现了秦人锲而不舍、兴利除害的治水精神;水科普展区通过实景模型、电子沙盘、触摸查询、互动体验等形式,系统介绍了水的起源、水资源状况、水处理、中水利用、水与政治、经济、军事的密切关系等基本知识。
    走出主体展馆,展现在眼前的是仪祉墓园展示区。气势恢宏的百米浮雕墙,汇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秦人治水画卷。长眠于此的李仪祉先生,细看着陕西悠久厚重的治水文化,期待着陕西水利光辉灿烂的未来。
    开馆以来,陕西水利博物馆组织开展了系列治水兴水方针政策宣传上街头、进校园、进社区等宣教活动,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治水兴水思路,年均开展大型宣教活动3次;定期、不定期邀约省内中小学校组织学生来馆开展爱国主义及水文化教育,传播水的基本知识,传承悠久的治水历史和文化,大力弘扬仪祉精神;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编辑出版了《引泾记之碑文篇》《李仪祉纪念馆画册》《节水宣传教育手册》,发表了《泾水下游泾渠文化之绵延》《六辅渠和郑国渠的关系》《从引泾碑文看古代水利管理制度》《陕西水利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的几点思考》等理论研讨文章;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宣传展示陕西水利发展和水文化建设成果,成功举办了“水润三秦”摄影展、青少年“水之旅”有奖征文、“仪祉杯”书画大赛、陕西青年节水护水志愿行动示范活动、第七届“西安山河调查”等活动,有力推动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进入“十三五”,陕西水利博物馆将认真履行省政府赋予的水文化宣传、水科普教育、水文化研究与交流等基本职能,唱响主旋律,传承水文化,树立新风尚,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凝聚不竭动力。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