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治水人物
 
陕西治水名人—李赋都

来源:邵宇欣      发布时间:2021-11-22     

李赋都(1903~1984),陕西蒲城县人。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著名的黄河问题专家、水利工程学教授。

李赋都出身水利世家,是陕西“新剧界之星宿”李桐轩之孙,李约祉之次子,李仪祉之侄。李赋都少年时期离开家乡,跟随叔父在西安、南京、上海等地求学,1922年在上海吴淞同济工艺专门学校德文班毕业后,1923年由其叔父、我国近代水利科技先驱者李仪祉先生资助赴德国汉诺威工业高等学校攻读水利专业。           

1928年李赋都回国,先后在四川渝简马路局、哈尔滨东北水道局、江苏导淮委员会、天津华北水利委员会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等职。1932年再次赴德,受李仪祉委托参加恩格斯教授在阿朋那黑水工实验所主持的黄河下游河道治导试验,这是治理黄河史上首次进行的模型试验。在此期间,李赋都赴德国汉诺威工业高等学校,考获博士学位。1933年8月回国,在天津承担中国第一个水工试验所的筹划、设计和施工任务,并出任水工试验所所长,先后进行了官厅水库大坝和芦沟桥滚水坝的消力以及透水丁坝等多项试验,为开创中国水工试验事业做出了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试验所被炸毁,李赋都赴陕西,任陕西水利局工程师主持陕西灞河决口堵复工程,取得成功。

1938年1月任四川都江堰治本工程设计室主任,主持了该项工程的设计、施工,还对都江堰灌溉需水量及灌溉缺水原因、改良都江堰的意义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都江堰治理开发有一定意义。

1942,他在西安、开封任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组主任、工务处处长。1948年10月在陕西武功任西北农学院水利系主任、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曾任黄河上游工程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赋都更是以满腔热忱投入到新中国的水利建设中,曾任西北水工试验所所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并提出了黄土高原治理沟壑的“万库化”设想,主张黄河下游要进行河道整治,固定中水河槽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李赋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河思想

1984年11月26日李赋都病逝于郑州,终年81岁。主要著述《都江堰治本工程计划概要》、《天津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的设计》《黄河问题》、《河流总论》、《黄河治理问题》、《泥坝的拦泥作用》、《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和河道治理问题》、《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地区的沟壑治理》、《治河与泥沙》等。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