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治水人物
 
清代——张耀

来源:陕西省水利厅      发布时间:2014-12-18     
    张耀(?~1891),字朗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祖籍浙江上虞,光绪十一年(1885年)授河南布政使,十二年调补山东巡抚。
    他到任后,以大部分时间对山东黄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山东河道窄的特点,他除加强两岸堤防外,提出了“分”与“疏”的治河主张。认为山东两岸堤工不够坚固,河道又窄,水涨易于漫决为患,需有分水的措施,故在齐河赵庄、刘家庙和东阿陶城铺各建减水闸坝一座,以防异涨。
    光绪十三年郑州十堡决口,山东黄河断流,他乘机对山东河道进行挑淤疏导。光绪十五年正月黄河回归故道,正值凌汛时期,由于河道疏通,使冰水顺利入海。
    他鉴于当时黄河从牡蛎口入海不顺,乃因势利导,用机船进行疏挖,改由韩家墩入海,使河口通畅无阻。
    他说:“治河如治病,泛滥冲决,此河之病也,淤滩沙嘴,横亘河流,此又致病之由也。”认为切挖淤滩沙嘴,为治河要务。建议用平头圆船50只,每船16人,各带开挖工具,凡有河中淤滩沙嘴,水落登滩挑挖,水深则乘船淘爬。再于对岸筑坝挑水,藉流冲刷。并提倡培堤取土远时,采用铺小铁轨带铁车运土,当时造铁轨1080丈。
    光绪十七年六月,他驻河畔,抢护史家坞、王阳家等处险工。七月疽发于背,不日即病故,追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并准于在立功省份,建立专祠。今济南大明湖游览区内张公祠仍存。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