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治水人物
 
清代——靳辅

来源:陕西省水利厅      发布时间:2014-12-18     
    靳辅(1633~1692),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祖籍辽阳(今属辽宁)。清顺治时为内中书,康煕初自郎中迁内阁学士,康熙十年(1671年)授安徽巡抚,康熙十六年调任河道总督。
    靳辅是个知人善任的官吏。他任总督时,陈潢是其得力的僚属,凡治河之事,无不向陈垂询和请教,靳辅治河十余年的成就,与陈潢的襄助是分不开的。
    康熙十五年,黄、淮并涨,奔腾四溢,砀山以东黄河两岸决口21处,黄河倒灌洪泽湖,高家堰决口34处,淹了淮、扬七个州县。黄河河道在清口以下到河口长三百余里严重淤积,河道、运道均遭破坏。当时康熙皇帝为了治理黄、运,于十六年调靳辅为河道总督,担起治河重任。
    靳辅到任不久,即同陈潢遍阅黄、淮形势及冲决要害。根据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治河之道,必当审其全局,将河道运道为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而后可无弊也”的治河主张。一日内向康熙皇帝上了八疏,系统提出治理黄、淮、运的全面规划。为了解决当务之急,首先在清口以下至河口300里的河道内,采取“疏浚筑堤”并举的措施,把河道内所挖引河之土,用以修筑两岸大堤;又在清口开掘五道引河,疏通淮水入河的通道,然后将沿河小的口门一一堵合,再集中力量堵筑杨庄口门,从而使黄、淮并力入海,河道畅通,运道无阻。
    靳辅鉴于“上流河身宽,下流河身窄”的状况,沿用潘季驯修减水坝的办法,在江苏砀山以下至睢宁间狭窄河段,因地制宜地在两岸有计划地增建许多减水坝,作异常洪水分洪之用。如遇黄、淮并涨之时,即开泄黄河北岸减水坝;若黄涨淮落则南北两岸减水坝并开,把南坝分出的黄河水,经沿程落淤澄清,均入洪泽湖,再从清口入于正河,以防黄河倒灌之虞。
    为了进一步解决漕运问题,康熙二十五年靳辅在张家庄运口经骆马湖,沿黄河北堤的背河,再经宿迁、桃源,到清河仲家庄开一新河,名曰“中河”。漕船可由清口直渡北岸过仲家庄闸至张庄运口,避免黄河漕运180里之险,便利了漕船的往来。
    靳辅治河继承潘季驯方法,不外“筑坝以障其狂,减水以分其势,疏浚以速其宣”。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诬告靳辅治河九年无功,被免职。康熙三十一年又复职,当年病逝。康熙三十五年江南士民为了纪念他,经皇帝允准,建祠于河畔。生前著有《治河方略》一书,为后世治河的重要参考文献。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