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陕西水利博物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发挥红色水文化馆藏资源优势,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发挥博物馆馆藏红色资源优势,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学习党史有机结合。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从李仪祉治水精神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治水兴水历程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党员干部职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真心爱党,把老一辈革命家的科学精神和红色基因传承光大。
二是用好博物馆水文化展陈资源,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治水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围绕讲好陕西治水故事,通过开展水文化研究、诵读红色治水经典、宣讲红色治水故事、普及红色水利知识等方式,推动以红色水文化为代表的水文化资源的“转化”“活化”,使党员干部职工和社会大众在耳濡目染和身临其境中受到思想洗礼、精神淬炼,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深化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三是挖掘红色水文化资源内涵和外延,创新文化传承路径让红色水文化深入人心。大力宣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陕北十三年兴修水利、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创新文化传播思路,开展线上线下云览陕西水利史展厅、党员干部探访红色水利记忆、中小学生红色主题实践教育、高等院校水利实践教学、小小讲解员讲水故事等形式多样的红色水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运用全景、3D图像等现代科学技术,将党史故事、革命故事、治水英雄故事生动地展示和讲述出来,使藏在博物馆的红色资源“动”起来、“活”起来,让干部职工和广大受众从“参观者”变“参与者”。通过长期宣讲、展播,让观众能够现场触摸历史,大力营造传承红色治水精神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