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陕西省水利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分享“你的”分享 ——写在博物馆第三次读书分享会后

来源:景长春      发布时间:2020-07-10     
    7月8日,陕西水利博物馆举办了第三次读书分享会,本次分享会以“言之有文、行之甚远”为主题。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陕西水利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单位,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把单位的文化工作做好、做活。
    读书分享会上学习氛围浓厚,全体干部职工按照事先抽取的顺序,有序而又富有感情地诵读自己选取的书籍,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同时认真听取、记录和学习其他干部职工的分享。
    分享会的第一篇是散文《花间一壶酒》,作者李零从一个普通百姓的视角,对身边和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虽然这些看法也利用了一点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于是选择了用业余的方式,在这本书中自说自话。
    诗歌《月光落在左手上》的作者余秀华,虽然身有残疾,但依旧用自己个性鲜明的笔触表达出自己丰富复杂的内心,一首《我爱你》,将一场失败的爱情用美好的意像所覆盖,读之,在毫厘之间的悲伤中,透露出的却是卑微而又无比纯净的爱意。
    历史纪实《清代宫廷社会史》、《人类简史》的两位分享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批判的态度去解读部分外国人对人类、对中国的看法,虽然书中很多内容与我们固有的认知相违背,然则,别样的思路总是对我们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大有裨益。而《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选择从基层发生的的事情去解读上层政策的种种嬗变,着眼点虽微不足道,细思之下却总仿佛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分享人为我们分享了作者在第二天的计划——参观博物馆。她想要将那充满变化的千万年浓缩到一天来浏览,唯一的选择就是博物馆。那么想要看到陕西两千年来的水利史该去哪里呢?想来各位的心中已有答案。
     陕西被黄河所环绕,可谁又曾真正地看过黄河、走过黄河呢?《沿着河走》的作者乔晓光沿着黄河的流向,深入村庄,踏上民间艺术考察的漫漫长途。无论是信天游、九曲黄河阵,还是黄土灿烂,乔晓光都用自己特有的眼睛去观察其中的艺术。最后,分享者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吟唱的信天游,将我们的心也带向了黄河边上的陕北村庄,在那里,我们也沿着河走,感受黄河带给我们的厚重。
    无论何时何地,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始终如一的,一本《傅雷家书》,在《大鱼》的配乐声中由分享者深情诵读。儿子虽然身在异域他乡,不得相见,但父辈对远在天边的儿子的关心,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在每一封报喜不报忧的关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句“怕你飞远去,怕你离我而去,更怕你永远停留在这里”,结合傅雷的一封封家书,仿佛身为父亲的每一滴泪水,都向孩子流淌去,倒流进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支持孩子砥砺前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言不虚。三次读书分享,大家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语言更加凝练,分享的内容和角度也都更显深度和新意。可以看到,我们的读书分享会并不是单纯地完成任务,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是利用一个月来的每一个闲暇空余,去阅读、思考、整理,最后将片刻的精彩呈现给自己的同事。每一次的提升,都体现着博物馆每一位干部职工更加“言之有文”;每一次的提升,都代表着博物馆整体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每一次提升,都终将使陕西水利博物馆的事业“行之甚远”。

[打 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