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地下水,依法加强地下水保护(上)

地下水保护
您的位置: 首页>地下水保护

全面了解地下水,依法加强地下水保护(上)

时间: 2024-02-06 15:35 来源: 陕西省地下水保护与监测中心 陈文郁

      一、地下水的形成

      埋藏在地表以下的水,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地下水。广义的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赋存于土壤和岩石空隙中的水。通常理解的地下水是指含水层中可以运动的饱和地下水,属于狭义地下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地下水形成的基本原理是:地表水在地下渗透、沉淀、蒸发、蓄积等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自然作用,产生了一种新的水文地质现象,即地下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空隙、裂隙、孔隙和岩溶等介质中。

      地下水的形成必须具备补给来源、储水空间、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表河流、湖泊、凝结水等。土壤和岩石中存在大量的大小不同的孔隙、裂隙、溶隙,甚至可以形成非常巨大的地下暗河和溶洞,这些空间就是地下水储存的空间。地下水贮存空间大小、连通性以及空间分布等影响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特性。

      二、地下水用途和获取方式

      (一)地下水的用途广泛,主要表现为资源属性和生态属性。

      (1)地下水具有资源属性。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井水和泉水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水质良好,分布广泛,水量稳定,因而成为农业、工业、生活和景观用水的重要水源,同时地下水对协调自然环境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一些特殊类型的地下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工业开采利用价值、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等。

      (2)地下水具有生态属性。地下水在维持生态环境系统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下水超量开采所引起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将造成地表植被干枯死亡、生态退化、水土流失、河流湖泊萎缩消失、荒漠化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二)地下水获取方式有两种:天然地下水露头、人工开采。

      (1)天然地下水露头:即地下水通过泉水等自然排泄方式向外界输送水量。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山区丘陵及山前地带的沟谷与坡脚,常可见泉。

      (2)人工开采:包括井孔抽取、渠道、坑道开挖等。农村地区常见的大口井、压水井,这是最为简单的地下水开采方式。城镇的集中供水多采用工艺更为复杂、深度相对较深的开采井群的方式开采地下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水厂经过净化处理,进入输配水系统实现供水。

      三、地下水类型划分

      (一)按照埋藏条件,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包气带水是指埋藏于包气带中的地下水,存在于地下水面以上,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包气带是介于地面与地下水面之间的地带。包气带中的水是以气体状态存在的气态水,或是因静电引力而吸附于颗粒、裂痕、溶洞表面的结合水,或是因毛细管作用而存在的毛细管水,以及“过路”重力水。过路重力水出现于雨后不久,这时下渗水的重力效应大于固体质点表面对水的引力,因而水向下运动。包气带水影响着植物生长与土壤的物理性质,但不能被开采取用。

      包气带中如有局部隔水层存在,隔水层以上的透水层便可局部蓄水。这种水称为上层滞水。它能自由流动,可以为人们所取用,但其水量不大,并有季节性变化:在补给充沛的季节水量大,在干旱季节水量少,甚至消失。在地形切割处,它也能以泉的形式排泄。

      (2)潜水是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它的上面没有稳定的隔水层,主要是通过包气带和大气相通。潜水层的顶面,称为潜水面,即地下水面。潜水面和下伏隔水层顶板之间的距离称为潜水层厚度: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面有高低起伏,水就顺着潜水面的倾斜方向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流动的速度很慢,每天仅数厘米或每年若干米。流速取决于潜水面的坡度和岩石空隙的大小。正是因为潜水运动的速度慢,具有一种堆积效应,以致潜水面的高度是在高地者高,低地者低。深部的水因受上覆岩层的强大压力,也可以运动,流向压力小的河、湖之中。

      潜水存在于孔隙、裂缝或洞穴中,分布广泛。潜水的埋藏状况决定于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山区由于地形强烈切割,潜水埋藏深度可达十余米,几十米或更深:平原区地形平坦,切割微弱,潜水埋藏一般在几米以内。同一地区潜水的埋藏深度具季节性变化:雨季或多雨年份补给充分,潜水面上升,埋藏深度变浅,且水量丰富;干旱季节或干旱年份出现相反情况,水井可以变成干井。与此相应的是:在雨量丰富及地形切割强烈的地区,潜水的循环和更新较快;在干旱气候地区潜水因蒸发而浓缩,其矿化度较高。潜水由于埋藏浅,分布范围广,是常用的水源。一般民用井都是取用潜水。

      (3)承压水是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的水。承压水因被围限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着静水压力。如穿孔打穿隔水层顶板,水便能沿着钻孔上升,甚至喷出地表,成为自流井。如地形条件不利,承压水只能上升到含水层顶板以上某一高度。

      承压水是在岩性、地质构造、地形等条件相互配合下形成的,其中地质构造有决定性意义,最适宜的地质构造是向斜盆地或单斜盆地。下图所示为一向斜盆地,含水层中心部分埋没于隔水层之下,两端出露于地表。含水层从高位一侧的补给区获得补给,向低位一侧的排泄区排泄,中间是承压区。在补给区和承压区之间地下水有水位差,产生水头压力,故在排泄区形成上升泉。

      从总体看,承压水因含水层的面积较大、水量较丰富、排泄范围有限且动态比较稳定,因而是比较理想的地下水源。

      承压水的矿化度不一。如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好,水的循环快而充分,则水的矿化度就低,水质就接近于下渗补给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反之,水的矿化度就高。如四川盆地存在许多大型承压水层,其上部含水层中矿化度低,小于0.5g/L,为淡水,往下,含水层中水的矿化度逐渐增大,由1~10g/L增至200~300g/L。

      承压水只有在含水层出露于地表,或在与地表连通处才能获得补给。如补给条件不佳且位于深部者,一旦被迅速而大量开采,就易出现水位持续下降,直至枯竭现象。因此,不能认为压力高的承压含水层就是最好含水层,更不能认为这种水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公安机关备案号: 61010202000160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