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拴虎:着力促进城乡供水融合发展

政策解读
您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策解读

王拴虎:着力促进城乡供水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 2019-10-23 解读单位: 默认值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 图文方式
按照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意见》部署、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做好主题教育学习教育和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水利厅主题教育调查研究的通知,6月27日、7月3日、7月10日、7月12日、7月16日,我和厅规计处、厅农水处、省城乡供水安全中心、省水务集团、引汉济渭公司负责同志,先后深入渭南、宝鸡、西咸新区、西安、咸阳,查看供水工程建设运行、查看资料、了解农户自来水入户情况、听取地方部门和干部群众意见建议,聚焦着力促进城乡供水融合发展,着眼于吃水安全、用水方便、见水自然开展调查研究。
      面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供水作为物质基础的获得感、精神需求额幸福感、制度文明的安全感,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我们在当下未来水源系统融合、区域流域畅通方式融合、地表地下平衡工程融合、城市乡村充分体制融合上下功夫,着力促进当主角、城乡供水作主业、融合发展尽主责。传承陕西供水方面的基础经验,借鉴国内外一些好的做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陕西实际的城乡供水路子。
      一、条件与风险
      (条件
      1、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生根,迎来了伟大飞跃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把水利摆在了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都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推行河长制实施湖长制、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要求,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133项成为国家水安全的基础,“十二五”末国务院宣布基本解决大中城市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2、提供坚实的水利基础支撑保障在陕西落实,正处在追赶超越的新阶段。立足陕西水利仍处在由制约短板转变为竞争优势、既支撑现实发展又还历史旧账的基础阶段,2018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实的水利基础支撑保障”要求。按照中省战略布局,省水利厅提出了近期远期目标愿景,年度持续坚持“八项水务”、十三五期间充实完善“五十水规”、到本世纪中叶提升守护“三头水愿”的目标愿景。去年,全省完成水利投资302.59亿元,同比增长8.7%,超过湖南、上海、江西、四川,位列全国第11位,比上年提前四个位次。列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陕南引汉济渭、关中东庄水库、陕北古贤水利枢纽正在加快推进,西安李家河、咸阳亭口、延安南沟门等地方骨干水源工程投运达效。省政府在去年11月14日国务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介绍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情况,省水利厅在去年10月11日水利部、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召开的水利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视频会议上作交流发言。2017年度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组织的全国联评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3、构建水安全体系在陕西水利见效,正赶上办成水利事情的好时候。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建设了一大批城乡供水工程,形成比较完善的工程体系,把千百年驮水、担水、提水、拉水、接水和地方病习以为常的现象逐步改善成进到村里头、院里头、屋里头安全干净自来水的现实,辘轳、水瓮、扁担都成为历史记忆,人能洗澡、厕所不臭,农村人活得文明体面。今年,省水利厅提出着力构建涝时安全度汛、旱时减少损失、平时扎实系统的水灾害防御,把控水量、保护水质、提升水效的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规范、河湖库渠干净、组织人民满意的水生态环境修复,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水工程治理,改革开放再出发、事业发展高质量、作风转变自身硬的水行业监管的陕西水安全体系。全省主要江河流域和关中、陕南、陕北区域都在建设控制性工程,正在形成区域流域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合格局。大中城市依托重点供水工程水源有保证。礼泉、城固、紫阳、白河、黄陵、米脂等20个县城新增备用水源基础奠定,县城设施日供水能力达189万吨。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6.01%,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21%,今年8月底29个贫困县摘帽、1921个贫困村退出、56.5万贫困人口脱贫饮水安全同步达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突出问题。
      (风险
      1、传统问题与突出问题。水利行业面临的传统问题就是水旱灾害,水多则涝、水少则旱,特别是局地超标准强降水和季节性干旱。2017年榆林发生了“半天下了半年多的雨、河水上涨了一千倍”特大暴雨洪水。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省水资源总量423亿方,关中80亿方、陕北40亿方、陕南300多亿方,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的老问题长期存在,城乡供水工程水源依赖地表水,备用水源不足,供水保证率偏低。供水水源城市地表水占80%、地下水占20%,县城地表水占60%、地下水占40%,农村地表水占43.48%、地下水占54.83%、雨水占1.69%。二是水生态由于侵占河湖岸线和无序采砂等遭到破坏,供水工程标准偏低、老化失修、水质不达标。三是水环境由于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监管不到位造成污染,部分存在氟超标和饮水型地方病等问题。
      2、自然、市场、人为风险。当前,陕西的水情实际是缺水怕水需要水,行业面临自然、市场、人为风险。正视自然风险,部分供水设施抗灾能力低易受损,地质洪涝灾害导致工程设施损坏,季节性干旱缺水导致水源中断,出现停水断水或人为可控的间歇性供水。一些地区群众饮水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取水不便,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重视市场风险,由于交易主体供水单位管理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等原因,供水市场不健全、不完善。注视人为风险,过度开发、超前耗费水资源、把河变成渠、在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乱排的现象时有发生。供水工程水源、蓄水池等设施暴露点多,人为污染水源环境和破坏损坏设施,供水安保管控存在安全隐患。
      3、规划衔接、水源配置、运行管护等具体问题。在长期推进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受不同时期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发展到现阶段已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工程规划衔接缺乏。大中城市供水诸如引汉济渭、石头河水库、东庄水库受水区合理布局,县城供水类似引冯济羊、引羊济乾项目有效衔接,农村饮水随着新型城镇建设范围扩大的提前预判,缺乏规划研究。二是水源配置水质保障差。87个县城中严重缺水14个,一般缺水63个,其中40个县城没有应急备用水源,部分偏远农村山区和缺水地区饮水保障程度不高。多数县城供水的水处理标准偏低,部分农村饮水缺乏净化消毒设施或操作不规范,缺乏水质检测经费和专业人员,检测频次不够和覆盖面不高。三是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合理的农村供水水价机制尚未形成,管护责任、人员和经费落实难。我省10个地市实行阶梯水价调节,85个县城供水有15个实施了阶梯水价,居民用水的基本水价实行1:1.5:3三级价差。目前西安市一、二、三阶水价分别为每立方米3.8元、4.65元和7.18元。去年,国家将农村饮水工程电价由原执行的农灌电价0.29元调整为居民生活电价0.51元,按照工程加权测算电价提高了71.8%,增加了运行成本,加重了群众负担,在调研过程中群众普遍反映强烈。
      二、路径与措施
      (路径
      1、政府市场与天然水源优化配置。城乡供水融合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调配,前提是具备条件的天然水源。一方面,要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工程建设抓扎实、前期工作做系统,科学规划、有序建设一批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联通联控联调,提高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要统筹关中、陕北、陕南不同区域的重点骨干水源和供水工程为依托,在充分发挥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行政职能的基础上,结合城乡总体发展规划,探索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集中优势力量在供给侧发力,解决群众水需求破题,做好区域城乡供水建设,形成南水北调黄河长江流域在此握手、东引西进陕甘宁蒙区域合作同行的工程布局。一是关中地区。引汉济渭工程近期2025水平年调水量10亿立方米,远期2030水平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东庄水库设计水平年供水量4.35亿立方米,其中新增1.24亿立方米。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初步测算2030、2050水平年向陕西受水区分别供水20、30亿立方米。近期可结合石头河、冯家山、亭口、李家河等蓄水工程布局邻近的县城及乡镇供水工程,远期可结合在建的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大型调水、蓄水工程作为城乡供水水源。二是陕北地区。古贤水库远期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近期供水量10.3亿立方米。陕甘宁革命老区初步测算2035水平年向陕西受水区供水2.85亿立方米,白龙江引水延安延伸供水初步测算2040水平年向陕西受水区供水0.91亿立方米。近期可结合王圪堵、南沟门、王瑶等重点水源和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延安黄河引水布局邻近的县城和乡镇供水,远期结合榆林黄河引水、甘肃白龙江引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黄河引水等大型供水工程。三是陕南地区。国家引江补汉工程已考虑引汉济渭远期调水量5亿立方米,引嘉入汉工程初步测算2030水平年调水4.8亿立方米。近期可结合现有大中型供水工程扩建、管网延伸等方式提高规模以上集中供水覆盖面,远期可结合利用现有的石门、二龙山、黄石滩水库和在建的洞河、恒河水库等作为水源,对区域供水工程进行连通。
      2、城市县城农村的科学布局。我省10个大中城市和22个县(市、区)供水由住建部门管理,85个县(市、区)供水从1996年起由住建部门交给水利部门管理,但水资源、水供给、水处理、水环境和水开发仍涉及多部门,供水运营服务能力整体不强。农村饮水一直由水利部门负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经历了从“世行改水”到“巩固提升”7个重要阶段,农村饮水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还存在着短板弱项。在明晰水权和创新完善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法律支撑、技术保障、经济调节等多种手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调整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科学布局大中城市、县城和农村地区供水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同步发展。一是具备条件的地区加快骨干重点水源、大型引调水工程建设,将优质水源向城市、县城或农村集中片区补水或替换水源,原来零散的水源作为备用水源。二是推进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县城供水延伸管网,有效扩大供水覆盖面,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源和同质。三是打破乡镇、村镇、村村行政区划,通过联网并网等巩固提升,构建规模化集中为主、单村分散为辅的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和管理体系。对于部分偏远、人口稀少的单村供水,规范化提升改造保障群众有水喝。
      3、雨洪地表地下的合理利用。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巩固大中城市、县城供水和农村安全饮水的成效,坚持“留住天上水、科学利用地表水、严控地下水”,“先科学利用雨洪资源、后均衡开发地表水、再战略储备地下水”,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多水联用,立体调节,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分质供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和供水压力的矛盾。一是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有条件的要加快水库、淤地坝建设拦蓄洪水,没有条件的要维护使用好集雨水窖,加快重点引调水工程建设,保护好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应急备用。二是关中地区地下水开发过量,地表水开发不均衡,要以节水为先,解决好原水和下水的问题,加大城市和工业区中水回用力度,同时利用大型调、蓄、引水工程水源置换和保护地下水。三是陕南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对充沛,要以开发利用地表水为主,加大中小水库等水源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和重点区域水源调蓄能力及供水保证率。在低山丘陵区大力发展水塘和小型蓄、引、提工程,相互串联,长藤结瓜,形成“小工程大群体”供水系统。
      4、生活生产生态的需求供给。供水需求供给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水资源的状态,满足人类生活、生产和环境用水、生态调水等方面的用水需求。保障供水安全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生活为先、生产为主、生态为重的原则,解决好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实现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三者之间的有效平衡,保护水质、保障水量、保持水效。一是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地表水和地下水、当地水和外调水优化组合,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把用水成本、用水效益和节水成本联系起来,注重水质安全保护,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水平。二是注重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协调配套,统筹兼顾和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构建城乡“大供水”格局保障水量,推进城乡供水融合发展进程。三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建设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地上与地下的关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三水共治,保证河道的基本生态功能和群众生产、生活及其它用水需求,满足城乡融合发展的供水需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水城”相融的美丽家园。
      5、过去现在未来的传承互动。干眼前工作想得远些、想未来工作抓得早点。传承过去城乡居民用水经历了简单取水设施解决“有水吃”、到常规设施处理解决“吃水安全”、再到深度处理解决“健康吃水”的发展历史,保护好包括泉水在内的668处水文化遗产。做好当前正在做的事情,针对部分供水工程水源不足等、供水保障能力弱等问题,加快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落实水源保护制度,加大供水环节的巡查监管,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展望未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十三五中期评估基础上,合理安排十四五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要加强对新形势下城乡供水布局、管理模式、政策措施等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充分发挥水资源统管统配作用和工程的规模效益,充分利用已成骨干水源工程,注重补短板、强基础、保安全,实现城乡居民水量、水质“双安全”,保障程度、方便程度“双达标”。
      (措施
      1、国家政策。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后,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要求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巩固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6月23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因地制宜细化实化标准并严格执行,切实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等。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争取国家按照资本金50%比例补助,研究白龙江从甘肃项延安延伸供水工程补充延安、吴起、志丹、安塞及宝塔区域供水水源的水量分配、水权政策,推进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涉及2市6个县延伸前期立项工作。
      2、地方责任。把责任担起来,切实履职尽责、合力攻坚,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合力推进要求,省负总责有紧迫感清清楚楚,市县落实有责任感扎扎实实,贫困对象有获得感明明白白。2018年底我省的贫困脱贫退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贫困户、贫困村退出“有安全饮水”的“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和贫困县退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的标准,上报水利部、国家扶贫办备案。城市、县城供水地方政府履行主体责任,行业部门按照职责履行监管,供水单位负责生产、经营和服务。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市、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负总责,做好组织领导、规划布局、投资建设、制度保障和运行服务等工作。对于跨行政区域、跨流域的引水调水、水量分配及水权确认,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3、专业指导。工程补短板高质量发展、行业强监管依法纪规范。落实《陕西省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把资源保护、资产整合、资本运行相结合,推广贫困地区饮水安全以“确权、量权、赋权、活权”为核心的“量化赋权”改革。对已经落实的政府、水利行业和供水单位“三个责任”复核确认,落实机构、办法和经费“三项制度”。陕北采取增加管道埋深解决冬季上冻问题,陕南采取送水、集中点供水等临时措施应对突发灾害,保障群众用水。加强与卫健、环保部门沟通,推进饮水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型地方病防治,加强供水环节监控和水质检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加快推进供水水价和水费改革,落实工程管护、人员和经费,促进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发改、财政、卫健、水利、扶贫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规划计划审批、资金保障、水质监测、水价核定等相关工作。供水单位负责工程的运行、经营、维护、管理和供水服务等工作,协同推进城乡供水融合发展。研究出台《陕西省水利厅关于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的具体指导意见》,对进一步规范农村供水前期工作、水源保护、项目建管、管网敷设、水质净化、计量监控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4、企业运作。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发挥涉水精神和生力军作用,勇于培养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历史考量,总结国内外水利建设发展经验,运用自主经营权、依法守规拓展空间,推进城乡供水融合过程中寻求发展利益效益最大化。增强市场能力,按照国家工程项目规划程序,超前谋划备用水源,跨区域流域建设管网,做好引红济石来水与石头河水库联合调度方案研究,企业运作推进石头河水北上延伸的供水区,把供水管道与自然河道水资源优化配置好,建成全省城乡供水融合发展先行区、核心区和试验区,解决宝鸡市城乡、岐山、扶风、杨凌、武功等地群众安全用水问题,让更多的渭北人民吃上干净安全的秦岭水。提升管理水平,鼓励组建县级、乡镇农村供水公司,分区分片整合成立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较大规模工程成立维修养护服务队,小型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有专业能力的单位或专业维修养护公司提供服务。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引水、制水、用水全过程监控,确保有水吃、保安全、用好水。
      5、用户互动。随着用水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政府、企业、民众共同行动,以“用心、细心、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修改完善《陕西省城乡供水用水条例》,进一步明确企业、单位、居民用水的权利和义务,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参与监督管理。制定国家节水行动省级实施方案,建立节水评价的工作措施、标准体系、监控能力、责任考核机制。实施高校合同节水,建设节水校园。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抓手,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带动全社会节水。加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形成全社会爱水、惜水、护水的局面。结合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和发挥效益,协调价格部门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用电”的适用范围,由“居民生活电价”调整为“农业生产用电”,继续执行农业灌溉用电价格,切实降低农民用水负担,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水利厅

备案编号: 陕ICP备19016449号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39 公安机关备案号: 61010202000160

地址: 西安市尚德路150号 邮编: 710004 电话: 029-61835268 邮箱: sxsl_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