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将农民增收脱贫和水利发展改革的有效结合。
赵家坬村坡改梯综合治理工作是践行水利改革发展的突出典型,它的建成是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和水利发展改革的有效结合,真真正正的让水利改革从理论到实践,从保水保土到增收的最有效体现。在农村“三变”改革的大潮中,绥德县艽园沟便民服务中心赵家坬村,充分利用改革政策支持,采用联合个体经营、国企等多种手段,顺利开展了土地“三变”改革。土地的流转开垦,为全面推进旱作梯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坡改梯工程的大力实施,使得原本坡度大于60度的土地变化为幅度宽、标准高的梯田,不仅使黄土高原多年来水土流失严重,饱受雨水自然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更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变资产的转变,也推动了陕北偏远农村农民变股民的良性发展,使陕北黄土高原多年撂荒的土地得以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一、案例背景
绥德县艽园沟便民服务中心赵家坬村,地处城以北12公里处,距210国道及二十里铺高速路口4公里。全村共376户974人(其中贫困户94户265人),土地面积6997余亩。多年来,村内村民多以外出打工为生,村内土地呈现撂荒状态。

2017年,通过多方调研考察、积极招商引资,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立以赵家坬这个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典型陕北贫困山区村庄为试点,并以此为契机来寻求突破。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推动产业发展,促使农民增收致富。
赵家坬村经过艰苦的探索,摸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全体村民(贫困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承包、示范带动等措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三变”改革。

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村干部、能人带动,赵家坬村村民经过土地确权将6997余亩荒山荒坡土地流转到村委会,由村委会流转到二十四坬专业合作社,全面开展旱作梯田工程建设,治理平整为高标准农田。土地承包期为20年,5年支付一次租金,租金为前5年40元,后15年每5年递增10元,期满后地上一切附着物无偿归村集体。治理平整好的高标准农田按照赵家坬974人人均1.38亩返转村集体。同时赵家坬村村集体成立同舟专业合作社,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这一举措能够科学合理利用土地,集约节约用地,激活农村资源,将土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切实把土地资源转变成为村民增收的资产。

与此同时,经过治理的土地,呈现出宽幅为6米以上的高标准梯田,在经历了2017年的“7.26洪灾”和2018年、2019年的陕北大雨考验后,治理后的土地出现大面积垮塌、形成泥浆灾害的几率明显减小,高标准梯田成为保水增收的主要途径,这一创举充分展现了旱作梯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粮食增产,提升抗灾能力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黄土高原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二、主要做法
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资金等入股企业、合作社,按照股份获得收益,让农民成功的从传统农业中转变出来。同时将政府定向投放的产业扶持资金转变为股金,投入到村集体创办的经济组织获益。根据合作项目具体情况,通过协商对股比分配达成了一直意见。这样一来,村民变为股民,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通过整村合作,整村推动,全中心带动,所有村民成了最大受益人。主要收益:一是土地收益,以前闲置的荒地现在成为村民的收入来源;二是果园收益,人均1.38亩果园为村民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收益;三是养殖收益,整合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切实提高村民收益;四是观光旅游收益,通过吸引大量外来游客,为村民带来配套旅游经营性收入;五是套种短期收益,套种向日葵、谷子、中草药等农作物收益;六是村民务工收益。在双方签订合同中明确表示,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村内劳动力,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能够为全村230多个劳力提供就业岗位,切实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劳动力在村内务工,解决了“三留守”的问题。


经过全面治理后的赵家坬村,现在是周边县市的农业示范点,且园区内在大面积开展山地苹果种植的同时,大量的种植沙棘、松树等水土保持植物,配合山地苹果根系发达、保水增收的特点,使赵家坬村的土地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水土保持示范点,园区各企业合作社,在全面保证园区水土不流失的前提下,根据山体走势积极拓展“燕窝坝”(谷坊)建设,在进一步拓展土地面积的同时,又发挥了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三、成效
通过3年的改造治理,现在的赵家坬村山地苹果园区,已经初具成效,集中连片20000余亩的山地苹果园,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绽放出新的光彩,对比周边未进行坡改梯治理的土塬、土丘,高标准农田体现出了巨大的水利水保优势:坡度小、扩土面积大、保水节水效果好,自然灾害风险降低,通过这一些列的措施,配合园区各企业合作社的强力监管,现在的赵家坬村既是水土保持的“绿水青山”,又是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四、思考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中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
通过对赵家坬村及周边村组的土地坡改梯治理,有效的为陕北偏远农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出路,更是全面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精神”,这一新的举措为陕北大多数农村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同时,在艽园沟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经验基础上,赵家坬村坡改梯综合治理工作是践行水利改革发展的突出典型,它的建成是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和水利发展改革的有效结合,真真正正的让水利改革从理论到实践,从保水保土到增收的最有效体现。
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在现有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和不足,大力开展农村土地“三变”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水土保持促农民增收,不断为实现陕北偏远农村走出致富瓶颈,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而努力奋斗!